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当孩子做错事,你就不再爱他了吗?
当孩子做错事,你就不再爱他了吗?
发布时间:2022-03-29

当孩子做错事,你会因此就不爱孩子吗?你肯定会觉得很荒谬:怎么可能,我怎么会因为孩子犯错误就不爱他呢!

 

虽然,父母们是这样想的,但孩子不一定知道。很多情况下,我们所表现出来的态度、行为,都会给孩子传递一个信号:只要我做得不好,妈妈\爸爸就不爱我了。

 

之前,深圳一个26岁的小伙子,肺部疼痛难忍,去医院检查,竟然做手术取出一枚口哨。

 

原来,在他小时候,家里有有个会发声的鸭子玩具,他好奇将里面的口哨抠出来,放在嘴里玩,一不小心就咽了下去。

 

按理来说,不是什么大事,及时去医院取出来就行了。但是,当时他非常害怕,担心告诉父母后会被“打骂”,于是就悄悄把这事藏在心里。

 

图片

 

 

那枚口哨其实误入了他的气管,然后又慢慢深入,导致他一直胸口隐隐作痛,二十多年来被肺部感染反复折磨。

 

你说,他自己不难受吗?不疼吗?

 

他当然难受,但是对比身体上的难受,他更加害怕父母的打骂。在孩子心中,父母生气、失望是最令他们恐惧的,宁可自己受伤,也要瞒着父母。

 

如果,你发现孩子犯错后也出现隐瞒的行为,你就应该反思了:不是反思孩子为什么学会撒谎了,而是反思你有没有给孩子安全感?你是不是曾让孩子担心失去什么?

 

正如很多家庭那样,父母为了防止孩子出危险,往往会在一些不恰当的行为发生后进行责骂甚至动手,认为孩子只要记住“打”,就不会忘记“危险”。

 

但在“教育”的过程中,孩子得到的信息却是截然不同的:我不能犯错误,如果我犯错了,父母就不爱我了。

 

人又怎么可能不犯错?于是,孩子们只能在犯错之后,想尽办法去美化、遮掩、甚至不断犯错来掩饰之前的错误。养成这种思维后,难免今后会犯下大错。

 

图片

 

 

人本主义治疗大师卡尔罗杰斯曾经提出过“接纳”的核心理念:

 

接纳,就是放下自己的价值判断,愿意走进一个人的内心,愿意去倾听和了解对方。无条件地接纳一个人的情绪,就是接纳他作为一个人所拥有的全部情绪和感受。

 

所以,接纳说起来简单,真正能做到,并不容易。尤其是亲子关系上,很多父母拒绝接纳孩子的情绪且不自知。

 

比如,当孩子因为没好好上厕所,而在商场或者公园里尿裤子拉裤子了,很多家长的反应是:“妈妈之前是不是问你上厕所,你说不上,瞧瞧你,多大了还尿裤子,丢人不丢人!快走!”

 

然后拽着孩子快步离开。

 

家长只想着一系列琐碎的麻烦而恼火,却忽略了孩子此时此刻的尴尬、窘迫。而且,家长的责骂,还可能导致孩子今后憋屎憋尿、甚至出现排泄障碍,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解决大小便的问题,他只知道拉在裤子里会被父母讨厌。

 

如果我们愿意停下来,去倾听孩子的感受是什么,就会发现,其实沟通没那么难,解决问题也会更简单。

 

比如,孩子在公共场所拉裤子后,第一反应肯定是窘迫。我们首先要照顾的是孩子的隐私和感受,不要大喊大叫,尽快把孩子带到人少的地方。

 

然后,第一句话要说“没关系”,先安抚孩子的情绪;如果孩子还表现得很紧张、很害怕,你可以说:“爸爸妈妈小时候也拉过裤子,这很正常。”

 

一定要等到事后,孩子情绪稳定的情况下,再和孩子谈解决。

 

比如:

 

“你知道你为什么会尿裤子吗?因为出门前妈妈让你上厕所,你没有上呀。”

 

“虽然你拉裤子了,但是憋屎憋尿更不好,会伤害身体健康,所以你如果想要嗯嗯,可以告诉爸爸,爸爸带你去厕所解决。”

 

当然,接纳是指接纳孩子的情绪,不意味着纵容。我们要表现出“我看到你难过\生气\尴尬”,但是不代表我认同你的行为。在接纳情绪的基础上,家长仍要积极与孩子沟通,纠正行为上的不足。

 

最后要和大家说的是,爱是需要被看见的。你对孩子的爱,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:接纳孩子的情绪,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、尊重他,愿意在他受挫折的时候帮助他,这样的爱,才算真正有效的爱。

 

返回新闻动态
相关新闻